樊彬:充电检测认证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出海

  2023年7月5日-7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N场发布”共18场会议及若干发布、展示、推广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共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汽车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在7月7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十六:为中国车企出海‘加电’主题论坛”上,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充电技术部部长樊彬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各位行业同仁、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中汽中心的樊彬,很高兴有机会来这里跟大家交流关于新能源汽车出海的问题。
  本次的汇报主题是“充电检测认证助力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出海”。在充电检测认证领域,我们做了很多年的工作,希望在这个会场跟各位做一下细致的分享。
  本次报告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行业背景及技术痛点。
  2、车辆端检测认证技术。
  3、设施端检测认证技术。
  4、总结与展望。
  一、行业背景及技术痛点
  1、关于行业整体情况,我从网上找了一些数据,可能不一定准确,但是能够定性反映一些问题。首先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情况,根据数据显示,西欧、北美是除中国之外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大洋洲、东盟、南亚等区域面临快速的增长趋势。我们认为全球已经形成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共识。
  2、其次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情况,从数据可以看到几个点。
  (1)西欧的新能源车出口量最多,这和传统油车出口量在中南美最多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2)东盟市场发展很快,从今年1-4月份的数据展示发展非常快,尤其泰国这个国家。
  (3)整个销量去年15万辆,上汽、吉利、比亚迪分别排名前三,可以看到我国新能源车企已经具备了走出国门的优势,行业前景非常可观。
  3、但是,我们同时会看到一些问题,虽然市场很大,但是我们不得不面临很多技术问题,李秘书长也提到了,那就是与充电相关的技术痛点,可能会对我们新能源汽车出口产生一些影响。具体分析有这么几个影响。
  (1)欧美标准充电通用协议和国内不一样,是PLC通信协议,标准和国内完全不一样,国内人员对技术标准的理解和掌握相对偏低。
  (2)国际市场下也存在很多车桩不匹配、不兼容的问题,导致充电体验差,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产品品牌塑造。
  (3)虽然说去年出口了约15万辆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我们的研发经验还是不足,需要对标准、技术进行深入的分析。
  (4)出口认证问题,国内技术人员对国外认证规则不是特别清楚,也会影响产品的出口。
  综上来说,新能源汽车出口遇到的充电难题,阻碍了相关企业“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推进。
  二、车辆端检测认证技术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出海,我们提出了基于标准符合性场景-实车实桩场景-环境模拟场景-实际道路场景等全维场景充电检测认证技术,以期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海外充电性能。
  通过权威检测认证,可以比较好地助力新能源汽车的海外推广。
  1、标准符合性场景。目前,国外对车的充电性能要求不强制,美国、欧洲的一些IEC、SAE标准,是以技术指导文件为主,作为一个指导说明,来去给车企进行参考使用。但是,虽然说不强制,但还是需要车企完全理解这个标准,以便用于产品设计开发。因此,一方面我们可以在本土试验室开展这方面的标准符合性验证,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和国外认证机构联合,推出一些关于通信协议、控制导引回路的自愿性认证项目,这样我们的产品如果有认证进行备案,就可以避免海外的一些诉讼、赔偿,这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2、实车实桩场景。首先为了开展实车实桩匹配测试,我们在本地实验室内配备了10款不同品牌规格的海外充电桩,包括国外以及国内出口的品牌型号,希望能够在国内的实验室实现海外试验的本土化,快速高效进行实车实桩车桩匹配验证,发现问题后也可以借助实验室采集分析设备找到具体问题的根源,最终解决这些问题。
  其次,我们也在持续搭建一个实车虚拟桩匹配测试场景,毕竟国外品牌桩非常多,我们希望基于实车实桩匹配验证,逐步分析汇总得到一些虚拟的测试用例。这里列出了很多用例,包括功能领域、协议领域、非功能领域等,目前我们积累了近500个虚拟测试用例,可以在本土实验室开展虚拟验证,保证我们实车使用场景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覆盖。
  3、环境模拟场景。环境模拟场景一方面是用环境模拟仓模拟高低温使用环境,匹配我们高功率的充电模拟设备,开展不同温度车辆充电性能表现研究,另外可以进行充电功能策略和热管理策略的分析,基于这个场景可以比较好地提升车的充电性能,以及进行一些策略的优化。
  两一方面是电磁兼容的场景模拟,国外非常重视电磁兼容环境对车的影响。我们在实验室内,基于国外欧盟ECE R10这个标准,对充电过程进行电磁兼容的实验室验证,包括电磁抗扰性研究、电磁骚扰性研究等,助力开发符合国外电磁兼容标准的充电系统,保障在电磁兼容环境下的产品安全可靠性。
  4、实际场站场景。我们希望逐步建立一个公共的海外充电场站数据库,基于这个数据库可以快速筛选、遴选实际的场站开展充电适应性实际道路测试,同时,我们可以把原来车企自己负责路线的规划、测试供应商的选择、问题的采集分析等工作承担起来,开展打包托管式的服务,通过高效组织,助力新能源车企的海外充电适应性验证。
  同时我们希望基于这个工作,逐步积累我们海外的测试用例,进而转化成刚才提到一个虚拟场景库。基于虚拟场景库的测试验证,我们不用走出国门就可以快速高效验证海外市场的充电适应性,包括电网的影响、地域的影响和充电桩品牌的影响等。
  三、设施端检测认证技术
  以上是车端的考虑,为了助力新能源汽车出海,我国的充电设施同样需要走出国门。因此,充电设施的检测认证同样非常重要。
  1、目前对于设施端的认证,国外还是属于强制性认证的范围,属于电气领域的认证。这里列出了欧美的不同认证要求。目前来说美国主要是UL、FCC、ETL的几个强制性的一些认证项目;欧盟主要是CE,同时TUV也推出了自愿性认证的项目。基于这些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国外对充电设施的质量要求还是比较高的。我们也希望充电设施的相关企业能够关注到海外对充电设施的一些要求,提前准备开展海外的认证,才能真正助力国内车企走出去的发展态势。
  2、针对电动汽车和充电设施企业欧美进出口认证需求,我们试验室围绕充电通信协议、充电设施和充电接口等关键项目,基于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理念,联合国外知名认证机构提供本地化的认证检验服务,从而助力我们产品能够快速得到相关的认证认可。
  3、然而,我们认为充电设施只是拿到海外认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希望充电设施能够真正适应车的需求,或者适应车的发展。一方面我们需要开展桩对于车兼容性的研究,保证桩在国外使用时能适应车的充电需求。基于这个考虑,我们建立实车级-信号级-功率级分层分级测评技术体系,提供桩车充电兼容性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实车级层面,我们可以把国内出口到国外的车资源汇集到实验室里,在我们实验室内就可以快速开展出口车型桩车兼容验证。同时,对于国外生产的车型,因为我们中汽中心在海外有实验室,可以把我们桩放到一个场站去,进行海外车型桩车兼容验证,这样最终保证我们充电设施充电兼容性的提升。
  在信号级层面,基于刚才提到虚拟测评平台,可以通过模拟各类的充电故障验证桩和车的匹配,这时候就相当于桩是被测评对象,测试系统模拟车进行兼容性验证,同时也可以实现功率级的验证,目前可以到360千瓦的量级。国内充电功率目前来说逐渐在往上走,现在可以到480千瓦或者是500千瓦左右,国外也有这么一个发展趋势,所以我们也会逐步提升我们检测的能力,保证充电桩得到相应的性能验证。
  另外就是充电桩的车规级验证。刚才在开场挚达的宣传视频中看到,挚达也在提车规级的概念,就是要求充电设施的产品性能要符合车的要求。为了满足车规级验证的需求,我们实验室目前搭建了覆盖电气、机械、环境、耐用的可靠性综合的验证平台,进而助力我们充电设施产品满足车的使用需求。希望充电设施行业能够关注并着重提升产品车规级可靠性能。
  四、总结与展望
  最后做一个总结和展望,分为四点:
  1、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共识,除我国外,欧美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其他国家地区同样具备较大的市场空间。
  2、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全球第一,产业链上下游具备较强竞争力,具备出口海外的实力。
  3、新能源汽车出口海外面临充电领域技术痛点问题,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加强产业、技术、检测和认证的合作交流,以应对欧美企业的竞争。
  4、更重要的一点,刚才我们了解了欧洲、美国对充电检测认证要求,实际上充电设施作为基础设施,它是可构建壁垒进而影响市场竞争的。因此,希望我们沿着十年之前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路线,共同努力把我们国家的充电标准推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目前俄罗斯、菲律宾等一些国家已经采用了我们国家的标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标准走出去将会显著助力我们新能源汽车走出去。
  最后,希望全行业共同努力,持之以恒,让全世界人民都能开上中国车企生产的新能源汽车。
  以上是我的汇报,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报道 日程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