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主题为“提质向新,智赢未来”,由“闭门峰会、大会论坛、技术领袖峰会、多场主题论坛、N场行业发布、主题参观活动”等15场会议和若干配套活动构成,各场会议围绕汽车行业热点重点话题,探索方向,引领未来。其中,在7月11日下午举办的“第七届全球汽车技术发展领袖峰会”上,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尊敬的万主席、付会长、竺延风董事长,各位领导:
非常高兴又来参加技术发展峰会,我觉得第七届下来,汽车行业这些年的变化是非常大。作为一辈子从事汽车没干别的事的人,我觉得汽车行业现在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就先接着竺总的发言,谈谈我对汽车现在粗浅的认识。
我们说汽车是一个新物种,到底怎么新,过去我讲它叫科技生命体,现在可能比较时髦叫具身机器人,确实是有智能特点。我在公司内部讲汽车到底是啥,我说汽车就跟机器人一样,有一个身体,有一个心脏,有一个大脑,身体现在变化也非常快,现在我们就是说过去的底盘架构现在是越来越往线控、数字底盘方向发展,但是这些都是在智能化大背景下,所以可以预计的话明年我们线控转向、线控制动包括主动悬挂法规都会出来,所以我们整个汽车身体已经是跟过去无法比了。
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今天也会谈到的就是这个“心脏”,“心脏”上午万主席也讲了,我们新能源,从电到这个混动还有氢能,我觉得我们这个“心脏”其实是一个复合能源。中国非常聪明地把电跟油配合得非常好,上午万主席也讲将来燃料电池可能氢跟电还要怎么样复合的能源,所以能源复合化实际上是对我们解决中国问题包括解决全球问题都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它能够因地制宜,发挥各自的长处。因为纯电动车现在我们看起来,预计将来还有一段时间,因为固态电池突破还是需要有一段时间,所以复合能源方式把它做得更好,各个国家取得它各自优势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所以我说科技生命体的心脏是有它的多元化,而且还在发展。我们最近看到欧洲它的HEV混合动力发展很快,中国是PHEV发展很快,刚刚竺总讲我们现在最新HEV和PHEV都是一体了,既可以插电又可以直接混动,我们叫Power Split,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觉得这个技术的发展,我们讲智能体的心脏,心脏是核心。
我把它一个叫大脑,大脑的问题就是自动驾驶包括我们的座舱里面,因为它需要高度需要算力,而且它对一个环境的感知现在也发展非常之快,还有一个小脑就是我们现在线控转向主动悬挂,像人的小脑一样我们叫EMC,把四肢要控制起来,小脑。还有我认为汽车行业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在讲智能体跟智能体的连接(外脑),我们把外部所有IOT手机包括其他都要引入到我们汽车,这样我们就有大脑、小脑和外脑,这样的话真正汽车的载体它非常丰富。
因为我是学汽车专业,所以我觉得汽车现在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而且有非常明确目的可以落地的具身机器人或者科技生命体,当然这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就是我们讲现在很多这些技术包括我讲的心脏、身体是一个牵引力,我感觉是什么?就是自动驾驶,因为自动驾驶的本质是一种对环境的感知,环境感知之后它可以帮我们动力,比如说我们要爬高山,告诉我们发动机、油耗、点喷,过去我们都是被动的,现在可以走到主动。包括我们底盘,悬挂的控制可以事先预瞄,我觉得老新方面在这个基础上是高度融合的,所以下半场确实已经到来了。
这个角度来说自动驾驶大家都非常关注,我觉得自动驾驶要看三个方面:
1.技术的进步。
2.成本的降低。
3.法规的辅助。
因为我们把一项技术真正推向市场,这三个方面都离不开,自动驾驶这几年的发展也非常快,因为我们原来都是规则,编这个都很累,所有画拟合曲线,现在到数据驱动后面还要认知驱动,所以大模型现在看起来端到端大模型实际效果非常好,我们已经从高速问题已经做得非常丝滑,城区可用,可能好用还差一点,这样对我们整个技术进步,这里面还有引入VLA知识结构进来之后,我认为我们在这个方面的进步这两年可以肉眼可见的方向在发展。
从成本角度大家都知道激光雷达,几年前都是20万一个,现在都是千元级,所以L2+配置起码都打到5000块钱,可能L2++做得好的话可以做到7000-8000块钱的配置,所以成本降低的话它一定会导致普及,所以这方面行业卷技术、卷成本,卷到自动驾驶技术能够被普通老百姓使用。还有一个法规下面,现在各国都在推动法规,法规我们现在开始工信部行业在加快制定L2、L3的标准,标准的制定确实迫在眉睫。
因为现在从市场端看起来,用户期望值很高,但是有两个错觉,要不过高,要不就是很担心,但是现在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因为我们现在量非常大,这样大的情况下如果标准没有跟上可能会导致安全问题出来,过去我们说小范围试一试还可以,但是我认为汽车基本属性就是社会安全是它的第一属性,我们跟一般消费电子不一样,所以在这方面标准上面我们还是要加快,起码上车门槛一定要有,只有门槛要有的话才能真正,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解决AI来了之后产品责任的划分,过去传统汽车很清楚,整车责任、零部件责任都分得很清楚,将来自动驾驶来了之后因为我们有不可能一家全做,整车厂的责任在哪儿,AI的子系统责任在哪儿,判断。所以在这方面这个对我们汽车行业提出了我认为是非常大的挑战,但是从我们实践看起来,从技术的发展,上汽L2++已经有很多公里的积累,L3的准备我们是明年法规出来我们就具备量产条件,因为L3非常重要的就是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还要做到全部冗余。所以这块法规跟技术的进步是相辅相成。
现在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就是L4,现在Robodelivery跟robotaxi的趋势我看起来觉得也会比较快进来,因为L3有点像我们油电混合反而复杂,L4相当于纯电了,这个里面就是完全因为我们做L3的时候既要考虑人要介入、机器在开,人要介入,复杂。L4就可能机器开,我们有些VMC就融合到你整个自动驾驶,所以这些技术进步我认为是我们从汽车行业的发展来说也到了一个可能某种程度上临门一脚,从行业的角度、从技术上、法规上包括我们这个角度,我认为是确实未来三年我们可以看到这样技术发展的趋势,但是这里面因为我们现在开始平权之后非常担忧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有车上路基本的门槛,没有达到这些门槛的车是不能上路的,否则我们对人民生命安全是不负责任的,所以这个方面的技术可能是需要我们整个行业来做出这样大的发展。
另外一个角度可能我们现在做起来的就是,汽车行业跟芯片行业的联系越来越紧了,我们从实际做起来的角度特别智能化,包括现在新技术来了之后,从汽车行业我们对芯片行业提出了新的定义要求,包括要有算力、要有足够的安全等等,可能这又是汽车行业跟集成电路行业的一个创新领域。从这些角度来看,我个人认为现在从我们中国行业协会,跟协会不仅仅是汽车行业,我们集成电路行业、ICT行业在标准上、通信上可能都是要联合更紧密了。所以我想今天抛砖引玉,讲一讲大概自己这段时间的认知。
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